当前位置:主页 > 蓝狮在线资讯 >
天准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4-23 15:32 点击次数:185

  天准科技致力于以领先技术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致力打造卓越视觉装备平台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等。天准面向精密制造领域,提供视觉测量、检测、制程等高端装备产品,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高智能化发展。同时在智能驾驶领域,提供域控制器、边缘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02.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517.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22,820.57万元,比年初增长10.2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92,012.15万元,比年初增长1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9.9775元,比年初增长13.42%。

  受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影响为3,132.05万元。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649.30万元。

  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1,517.24万元,同比增长41.46%,主要原因为:

  (1)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3,545.55万元。其中,公司营业收入增加5,885.55万元,毛利率从40.55%增长到41.66%,导致毛利增加4,212.27万元;公司2023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合计同比仅增长0.43%,增长幅度同比降低11.35个百分点。

  以上经营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a)公司自2022年起推行正向精益经营,积极降本增效,在2023年初见成效,毛利率增长1.11%;b)公司战略产品矩阵基本成型,研发费用增长幅度大幅下降;c)公司因实施股权激励形成的股份支付摊销对净利润影响同比减少1,236.40万元。

  (2)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比2022年增加2,761.34万元,主要是因为本期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收益。

  (1)视觉检测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4.6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6.88%;

  (2)视觉测量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同比下降29.0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2.65%;

  (3)视觉制程装备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68.0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90%;

  (4)智能驾驶方案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61.94%,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56%。

  其中,视觉测量装备产品因消费电子领域大客户的需求波动导致报告期收入同比下降。

  公司以“视觉装备平台企业”为核心定位,始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打造战略规划中的产品矩阵。2023年,公司在半导体、智能驾驶、PCB等领域的多个新产品取得显著进展,并开始陆续投向市场,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参股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获得重大进展,其首台面向半导体前道微观缺陷检测的明场检测设备TB1000已于8月交付客户试用,目前验证进展良好。德国子公司MueTec持续推进Overay产品的升级研发,将在24Q2推出面向40~65nm节点的Overay产品,在Mask光学CD测量等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并持续获得英飞凌、欧司朗等大客户的订单。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基于地平线芯片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在2023年获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获得广汽、上汽等主机厂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开发定点项目和概念验证(POC)项目。公司先后通过IATF16949、ISO26262体系认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未来的前装量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基于英伟达Jetson芯片的边缘计算业务持续开拓,已经落地到无人物流车、智能网联、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多个应用场景。

  在PCB领域,公司2023年形成包含4个产品系列的完善业务布局,各产品线均取得显著业务进展。PCB激光直接成像设备(LDI)持续升级,新发布4μm高精度型号,同时设备销量稳步提升,其中新推出的面向阻焊层的LDI设备累计订单额超过1亿元;PCBAOI/AVI设备因检测能力出众开始逐步占领市场,2023年已形成批量销售;PCB激光钻孔设备多个技术指标行业领先,已经开始形成销售;新研发的高速贴片机在2023年已交付客户试用。随着业务的持续开拓,公司的PCB设备系列产品获得了沪电股份002463)、东山精密002384)、景旺电子603228)等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

  在光伏领域,公司于2023年11月推出了面向光伏行业的全自动铜栅线图形化曝光设备,该设备是可匹配研发线、中试线、量产线的高性价比整体解决方案,单机产能达到8000PCS/H以上,线μm以内。设备交付行业头部客户现场进行了批量验证,在产品成熟度、技术指标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光伏硅片检测分选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持续优化,检测速度达到18000PCS/H的超高速产能,并实现了对分选后硅片的自动搬运与自动包装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硅片制造的自动化程度。

  平台化的产品矩阵,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证。为实现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公司与各领域头部客户密切合作,深入理解前沿工艺需求;同时,持续打造强大的平台能力,包括研发技术平台和组织管理平台等。

  在技术平台建设方面,构建了基于大模型的高可靠性端云一体化工业检测架构,深入拓展面向工业场景的垂类大模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面向大模型的工业检测样本库,基于高效的数据和算力资源整合策略加速推进先进AI软硬件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

  公司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3年投入研发费用2.31亿元,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56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0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项,获得专利授权12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其中254项发明专利,累计取得140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自2022年起推行正向精益经营,建立了基于财务模型的经营数据管理系统,实时核算每个产品的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实时掌握各产品和部门的盈利情况、异常数据,通过这些实时数据及时发现当前运营中的主要矛盾,可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改善、资源调配,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2023年,公司的正向精益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费用控制、毛利率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天准科技致力于以领先技术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致力打造卓越视觉装备平台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等。天准面向精密制造领域,提供视觉测量、检测、制程等高端装备产品,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高智能化发展。同时在智能驾驶领域,提供域控制器、边缘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天准始终坚持“客户就是上级”的经营理念并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此不断加深行业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双护城河。通过与各行业头部客户紧密合作,不断深入应用场景,开发高适用性的精准解决方案。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和精密光机电两大技术体系,搭建有高度、强协同的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持续打造业界领先的技术与产品。

  经过十多年的深耕与积累,天准累计服务了全球5000余家中高端工业客户。未来,天准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工业智能方向,坚持长期主义,提供优秀的工业视觉装备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具体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等。

  视觉测量装备,利用多种视觉传感器结合精密光机电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算法对工业零部件进行高精度尺寸测量,包括实验室用离线式测量、工业流水线用在线式测量,广泛应用于包括消费电子、PCB、半导体在内的精密制造各行各业。

  视觉检测装备,利用视觉传感器获取被检零部件的图像等信息,通过机器视觉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手段,实现缺陷检测,并按照缺陷特性进行分类分级,代替目前普遍采用的人眼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零部件、光伏硅片、半导体、PCB等各领域产品及零部件的缺陷检测。

  视觉制程装备,将机器视觉引导定位、智能识别、测量检测等功能融入到组装生产设备中,在线实时指导生产环节,实现高精度的组装生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品质及智能化水平,主要产品包括点胶检测一体设备、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智能检测组装专机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PCB、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公司深耕智能驾驶领域,布局AI边缘计算控制器及车规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两大产品线。其中AI边缘计算控制器基于英伟达Jetson芯片构建,广泛应用于各种大交通场景,为无人配送车、智慧交通、轨道交通、智慧港口、智慧矿山等各种场景、设备和车辆提供大算力计算平台和控制器产品和解决方案。车规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基于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研发,主要面向高阶自动驾驶乘用车前装量产。公司与头部AI芯片公司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业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控制器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度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的各种场景。

  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获得收入和利润,产品主要为工业视觉装备,服务主要为对相关设备的升级改造服务,相关收入均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公司售出产品的关键部件在保修期后提供更换需要收费,形成零部件销售的收入和利润。此外,对于公司售出产品的标定和校准服务,在保修期外需要收费。上述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在产品中使用的通用机器视觉镜头、相机、激光传感器等部件,公司一般直接向供应商采购。机加件等非标准化零部件由公司提供设计图纸,供应商根据图纸进行生产后由公司进行采购。为保证采购物料的质量,公司制定了严格、科学的采购制度,对于从选择供应商、价格谈判、质量检验到物料入库的全过程,均实行有效管理,采用谈判式采购、竞争性采购、询价式采购等模式。

  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计划、零部件采购、整机装配、电气安装调试、软件安装调试、标定、整机检验、产品入库等步骤。在生产过程中,公司采用ERP系统对流程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光伏硅片分选设备、激光直接成像设备、精密测量仪器等标准化产品,在生产的工艺和流程上较稳定,销量可预测性较好,生管部门根据订单情况和市场预测制订生产计划,公司对畅销产品维持一定数量的库存,保证较短的交货周期。

  对于其他专用设备、定制化设备产品,主要采用订单导向型的生产模式,以销定产。由项目经理与客户沟通并确定需求,协调开发部门制订产品方案,包括设计图纸及物料清单等;生产部门制造样机,经过调试和检验达成客户需求后,公司与客户签署订单并制定生产计划、展开批量生产。

  公司销售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客户通过一些渠道获得公司的信息,主动与公司商洽合作;二是公司根据业务规划,主动与相关领域的客户取得联系;三是已有的存量客户有新需求后,与公司进一步合作;四是通过经销商拓展终端客户。

  公司采用的是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对于标准化产品,为更好地开拓市场采取了直销和经销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对于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生产的专用产品,主要以直销模式进行销售。

  公司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主要经济圈的多个城市设立销售与服务机构,向客户直接销售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经销商扩大销售网络并逐步扩展欧美、韩国等境外市场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公司的销售和技术部门与客户的各部门、各层级有着良性且深入的沟通,不断挖掘客户需求,切实解决客户问题,以持续不断地了解和开发客户的新需求,获得新订单,维持和强化与客户之间良好的供销关系。此外,公司通过成功案例在客户行业中建立良好的口碑,为公司持续获得新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进行境内外新客户的开拓后,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与客户直接沟通。业务部门收到客户订单或者初步达成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意向,并通过相应审批后安排产品生产,完工入库后委托物流公司进行发货。

  公司根据产品设计方案及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为基础,并综合考虑产品的技术要求、设计开发难度、创新程度、产品需求量、生产周期、下游应用行业及竞争情况等因素,确定产品的价格。同时,公司持续跟踪产品的具体情况,在出现设计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及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等必要情形时,及时对产品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公司所处行业为机器视觉行业,专注于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并商业化应用于工业领域,为客户提供工业视觉装备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机器视觉的崛起源于工业自动化生产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涉及各种各样的检测、定位及识别工作,如零配件批量加工中的尺寸检测,自动装备中的完整性检测,电子装配线中的元件自动定位等。中国的机器视觉行业是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崛起的,自从9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启蒙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正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工业领域是机器视觉应用比重最大的领域,重要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高要求的零部件加工及其相应的先进生产线,使许多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和应用经验也进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应用,如手机、电脑等产品组装生产过程中的尺寸检测、缺陷检测、定位引导等。与此同时,机器视觉产品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由起初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扩展到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在交通、机器人等行业也有大量应用,进一步增加了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前景。

  机器视觉行业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机器视觉技术深度融合到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制造等工业场景中,需要在包括算法、软件、精密光学、精密机械、精密驱控技术等领域积累大量的技术,跨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都需要生产厂商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了壁垒。

  天准科技在国内的工业机器视觉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前瞻产业研究院研报显示,2022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2023年度市场研究报告,2022年国内机器视觉市场总体规模约310亿元,其中机器视觉系统85.4亿元。天准科技近年销售额持续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64,802.29万元,净利润21,517.24万元,处于行业领跑者的位置。2022年度,天准科技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获得国家层面的再度确认和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多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牵头制定或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国家校准规范,对行业技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公司也是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中国集成电路检测与测试创新联盟、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以及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等内多个行业联盟的理事或副理事长单位。公司通过联盟平台积极策划、组织行业活动,在行业内发挥领导作用,推动行业发展。

  在政策的利好驱动下,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近年快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560亿元。随着公司应用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公司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公司销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公司地位稳步提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显著提升了机器视觉技术解决工业检测问题的能力,加快了机器视觉向更多行业渗透的速度。传统机器视觉技术首先将数据表示为一组特征,分析特征或输入模型后,输出得到预测结果,在结构化场景下定量检测具有高速、高准确率、可重复性等优势。但随着机器视觉的应用领域扩大,传统方式显示出通用性低、难以复制、对使用人员要求高等缺点。深度学习对原始数据通过多步特征转换,得到更高层次、更加抽象的特征表示,并输入预测函数得到最终结果。深度学习可以将机器视觉的效率和鲁棒性与人类视觉的灵活性相结合,完成复杂环境下的检测,特别是涉及偏差和未知缺陷的情形,极大地拓展了机器视觉的应用场景。相关人工智能算法不断迭代优化,生成对抗网络(GAN)、强化学习(RL)等新技术也在机器视觉领域不断涌现,特别是近1年来,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空前成功证明了大模型的巨大潜力,新技术的持续出现,为机器视觉行业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也为该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GPU、FPGA、专用加速模块等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可以对复杂大模型进行生产车间本地部署,充分发挥大模型的性能优势,有效提升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市场潜力。

  3D视觉技术持续普及。传统的机器视觉技术主要基于2D图像的处理分析实现测量、检测、引导、识别等功能。3D视觉技术是对传统2D视觉技术的重要补充。3D视觉技术利用3D视觉传感器采集目标对象的3D轮廓信息,形成3D点云,进而可以实现平面度、翘曲度、段差、曲面轮廓度等3D尺寸量测、3D空间中的机器人引导定位、基于3D信息的检测、识别等各种丰富的功能,将机器视觉技术从2D世界向3D世界推进。3D视觉技术的推广得益于3D视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包括基于激光三角原理的3D位移传感器、基于白光共焦技术的3D位移传感器、基于条纹结构光的3D成像技术、TOF相机技术等。

  机器视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机器视觉系统的性价比持续提升。一方面,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持续进步,作为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视觉传感器性能和效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国产厂商的跟进,视觉传感器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核心部件的成本持续下降,机器视觉系统的经济性大幅提升,也有效地扩大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范围。

  此外,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机器视觉相关数据,能从数据中发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提升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这使得机器视觉的能力和作用得到放大,促进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制造业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接近30%,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机器视觉作为在工业领域落地最早、应用最广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机器视觉通过高精度尺寸测量、精确引导定位、自动化品质检测、智能化识别判断等先进功能帮助制造企业有效提高制造质量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减少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工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因此,机器视觉技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将有望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从而也将推动机器视觉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半导体制造行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诸多应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市场的增长。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较强,但长期来看对新设备的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23年我国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约为35亿元,预计2023-2026年CAGR达12.8%。考虑到在新的国际商业环境下,各半导体厂商对设备国产化的动力持续提升,内资机器视觉企业有望进入长期被外资设备商把控的高端机器视觉装备领域,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已经有部分装备企业开始布局半导体领域,随着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和国内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半导体制造领域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PCB下游应用市场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向大规模集成化、轻量化、高智能化方向发展,PCB制造工艺要求不断提升,对PCB制造中的曝光精度(最小线宽)要求越来越高,多层板、HDI板、柔性版及IC载板等中高端PCB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相较于传统曝光设备,LDI设备在曝光精度、良品率、生产效率、环保性、自动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势,符合PCB产业高端化升级要求,成为了PCB制造中曝光工艺的主流技术方案。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设备成本不断降低,LDI设备在中高端PCB产品制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PCB印制电路板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报告》,2022年中国PCB市场规模达3,078.16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已增至3,096.63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3,300.71亿元。未来,随着全球PCB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国产LDI设备有望加速实现对行业内传统曝光设备以及对进口PCB、LDI设备的替代,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大增148.1%,再次创年新增装机量的最高纪录,截至2023年,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609.5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保守情况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与去年持平,达到约390GW,乐观情况下还能达到约430GW,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仍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状态。作为硅片质量控制的关键设备,光伏硅片检测分选设备也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整个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中的电子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将会达到整车的一半以上,大量的雷达(激光、毫米波、超声波)、传感器、通信(GPS、DSRC、4G/5G)、摄像头、监控、检测、娱乐系统将会被装载在汽车之上。同时,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悬架系统、电动执行系统等基础系统及模块持续升级改进,为相关制造装备带来丰富的市场机会。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实现协助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行业普遍认为,考虑到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法规、权责、以及技术长尾问题,2025年之前辅助驾驶配置向L2/L2+级别升级(ADAS)将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主要方向。L2级别自动驾驶是部分自动化的驾驶系统,它具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辅助等功能。L2+级别主要包括“导航辅助驾驶”(NavigateonAutopiot,简称NOA)等功能,可实现高主动的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自动巡航、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功能,但仍需驾驶员监督。当前L2级别自动驾驶方案以及L2+级别中面向高速场景的NOA方案已基本成熟并实现量产上市,其装配率在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技术下一步的重点研发方向是面向城市交通的NOA技术。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为317亿元,2023-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场规模的CAGR为17%,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电子生产和代工企业大多数在我国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研数据,2022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18,649亿元,未来将继续提升。消费电子作为机器视觉的重点应用行业,将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二十年前已经开始,目前仍然是机器视觉最主要应用领域,也是带动全球机器视觉市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消费电子行业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行业特征,频繁的型号和设计变更导致制造企业需要频繁采购、更新其生产线设备,对其上游的机器视觉行业产生巨大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电子制造业用工贵、用工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对机器替代人工的需求持续提升,有利于视觉检测类设备的进一步推广和渗透。

  机器视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行业借助机器视觉的能力,提升制造质量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10余年的持续研发和深度挖掘,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底层算法、平台软件,以及设计精密光学、机械、电控等核心组件的能力。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工业视觉算法平台、工业软件平台、精密驱控技术、先进光学器件与光路设计、精密机械设计等五大领域,具体关键技术点如下:

  多年来,公司结合丰富的客户场景和应用案例,对核心技术持续打磨升级,在视觉测量、视觉检测、视觉制程、智能驾驶等多个应用领域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公司通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复合式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器开发和应用”实现的精密测量仪器,测量精度达到0.3微米,与国际最先进同类产品精度相当。公司在售精密测量仪器产品与国际知名厂商海克斯康和基恩士的同类型产品精度相当。公司精密测量仪器产品不仅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受到国际知名客户认可,且实现出口外销,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在消费电子行业,公司的视觉测量装备产品在测量精度、测量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同行美国DWFritz公司同等水平,得到知名客户认可,成功实现对DWFritz公司产品的替代。

  公司持续推进基于可靠性人工智能的端云一体化工业视觉检测平台的建设及实践应用。通过工业检测数据库的持续丰富完善、面向工业场景的垂类大模型的深入拓展以及基于高效的数据和算力资源整合策略的高可靠性端云一体化工业检测架构优化迭代,不断加速先进AI软硬件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光伏行业,公司的光伏硅片自动检测分选装备在缺陷检测准确率方面与国际先进同行瑞士梅耶博格公司同类最先进产品的水平相当,在检测速度方面高于梅耶博格公司的水平,得到隆基集团、晶科能源等客户认可,实现对瑞士梅耶博格等国际先进同行产品的替代。

  在消费电子行业,公司的手机盖板玻璃视觉检测装备在检测准确率、检测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均超过国际先进同行德国申克博士公司水平,得到行业龙头公司客户认可,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在PCB行业深度布局,除了提供AVI自动外观检查设备以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外还提供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及激光钻孔设备等视觉制程装备。公司发布的TZDI系列激光直接成像设备,采用亚微米级精密驱控平台、全新一代DMD控制技术以及光学成像设计,融合天准视觉算法、融合标定、补偿算法等技术,以确保更高的成像质量、产能及对位精度。适用于刚性板领域的双面板、多层板、HDI板,以及FPC、IC载板的影像转移。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行业主流客户的认可。除了在PCB和液晶领域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LDI产品在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更多应用。

  公司深耕智能驾驶领域,布局AI边缘计算控制器及车规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两大产品线,受到行业主流客户高度认可。其中AI边缘计算控制器基于英伟达Jetson芯片构建,广泛应用于各种大交通场景;车规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基于车规级AI芯片研发,主要面向高阶自动驾驶乘用车前装量产。目前,公司已于与头部AI芯片公司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业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控制器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度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的各种场景。公司面向L4自动驾驶的域控制器产品现已合作国内外100余家客户,产品覆盖Robotaxi、Robobus、Robotruck、工程车辆、低速无人配送车、清扫车等L4应用场景。公司基于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平台服务于乘用车智能驾驶场景。公司围绕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核心产品,自主研发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底层基础软硬件和中间件,为行业提供整个底层系统、传感器系统和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量产产品,可以胜任NOP/NOA领航辅助驾驶、自主泊车等常见的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包括数据采集、回灌、测试、评价、验证等产品和方案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开发工具链,可有效支持自动驾驶方案的快速落地量产。

  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围绕机器视觉、精密光机电等技术领域,深入展开知识产权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0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项,获得专利授权12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2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其中254项发明专利,累计取得140项软件著作权。

  本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增长6.86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公司研发项目“车载TADC-D52域控制器计算平台项目”达到研发费用资本化条件进入开发阶段,项目在本年度发生研发投入2,762.98万元。

  经过多年的积累,天准科技形成了技术与创新优势、团队优势、人才优势、质量管理与快速服务优势、品牌优势等核心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技术领先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公司技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近3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21,701.19万元、24,183.96万元和23,052.38万元,占同期收入的17.15%、15.22%和13.99%。持续的技术投入为公司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456项专利授权,其中254项发明专利,同时取得140项软件著作权。经过10余年的持续研发和深度挖掘,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底层算法、平台软件,以及设计先进视觉传感器和精密驱动控制器等核心组件的能力。2022年公司主持完成的“复杂精密零部件多感知融合的高速高精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再次印证了公司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并对提升我国精密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障“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天准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具有完善的科技创新设施设备,可有效支撑公司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2D视觉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3D视觉算法、3D点云处理、多传感器融合标定等机器视觉算法,并自主开发了工业视觉软件平台ViSpec。该平台广泛用于公司各主要产品,服务于消费电子、半导体、PCB、新能源、新汽车和智能驾驶等各个下游行业客户,成功实现对5,000余家客户产品的2D/3D尺寸及缺陷检测、定位引导和目标识别,形成数万个应用案例。在此之上,公司在客户场景归纳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形成工业软件平台,帮助客户持续进行设备优化和制程优化。

  同时,公司具备精密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在先进先进光学器件与光路设计领域,掌握宽光谱超高亮度光源技术、纳米级宽波段成像技术、激光光刻与高速微加工等关键技术,具备先进光学系统整体研发能力;在精密机械设计领域,掌握模态分析与测试、机电联合仿真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流体力学与热分析、误差分析、检定与补偿等关键技术,具备纳米级超高精度运动台研发设计能力;在精密驱控技术,掌握超精密多轴运动台驱控系统及精密测量专用控制器设计研发能力。可有力支撑公司在工业视觉装备领域的持续业务拓展,同时也为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业务布局提供了技术保障。

  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让公司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中保持优势,通过工业视觉装备赋能下游客户,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公司以积累的核心技术为支撑,深入挖掘现有应用领域,灵活应用各种技术组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拓宽技术的应用领域,发掘新兴或未开发领域,抢占市场先机,具备较强的技术与创新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徐一华先生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领域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一华先生在历年科研与创业生涯中,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6年获评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18年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3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徐一华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领域有丰富的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经验,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多年来专注于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与财务等工作,精通技术,熟悉市场,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稳定、优秀的核心团队为公司的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一直以来始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了一支有高度、强协同的优秀人才梯队,拥有深厚的人才储备。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756人,研发团队成员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为等知名企业,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还有来自德国、日本的归国人员。公司研发团队的专业覆盖面广,包括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业设计、自动化、机电、机械设计、计算机、汽车等专业,充分满足了本行业技术研发的需要。公司在团队与人才储备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凸显。

  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生产和管理工作,持续构建维护规范化、规模化的产品制造和品质检测体系,在品质稳定性、制造效率方面为客户提供可靠保障。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分布在我国精密制造业集中的华东、华南、华北、中部等区域,可以就近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相比康耐视、基恩士等国际领先的机器视觉知名公司,公司可以为国内客户提供更为迅速、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同等技术水平下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工业视觉装备获得下游行业国际知名客户的认可,在行业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京东方、欣旺达300207)、德赛、东山精密、英飞凌、隆基、博世、三花智控002050)、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产品在行业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公司多年深耕工业视觉领域,目前已经发展为工业视觉装备龙头企业。随着公司的进一步积累,通过平台化建设、产品方案持续迭代、供应链持续优化,将会从效率、技术、成本等方面体现出规模化的优势。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司所处行业为科技创新型行业,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共计456项,其中发明专利254项。由于下游行业产品迭代较快,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未来,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匹配客户的需求,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近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1,701.19万元、24,183.96万元、23,052.38万元,占同期收入的17.15%、15.22%、13.99%。未来,公司将保持对创新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如果存在项目研发失败,或者相关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技术人才对公司的产品创新、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人员75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6.97%。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对于技术人才的争夺也将不断加剧,公司将面临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科创板的发行上市,资产和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公司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适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41%、40.43%、41.96%,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随着同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产生波动。此外,随着公司新业务的持续开拓,来自汽车制造业、光伏半导体行业等下游行业客户占比不断提升,上述行业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的风险。

  164,802.29万元,光伏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存在未来产业政策导向和宏观经济发展发生不利变化、下游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产品需求减弱的可能,可能会使得公司来自上述两个领域的收入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2021年至2023度,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1,245.95万元、50,829.08万元、53,273.84万元。未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持续增加,如果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坏账增加从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

  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各类存货余额呈增长趋势,各期末存货余额分别为69,877.44万元、89,804.46万元、88,628.44万元。未来,如果原材料价格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为单一客户研发生产的专用产品未能成功实现销售,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增加从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33、1.18、1.08,均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公司对营运资金需求较高。未来,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补充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引致的资金需求,较大的存货规模和较低的存货周转速度将会影响公司整体的资金营运效率,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及子公司苏州天准软件有限公司系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税务局,享受15%税率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子公司苏州龙山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龙园软件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未来,如果相关税收政策发生变动,公司的税收优惠无法延续,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汇兑收益213.80万元、汇兑收益1,206.08万、汇兑收益10.89万元。未来,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较大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5月,公司完成了对MueTec公司的并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本次并购支付的成本与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合并报表的商誉,该商誉不做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金额为8,972.70万元,本期增加498.12万元为汇率折算导致,如果未来因经济环境、行业政策或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MueTec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将相应减少公司该年度的营业利润,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为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将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资本化。若开发支出对应的在研项目研发成功,产品达到预定的指标要求并可以实现产业化,相关研发投入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存在降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的风险。若在研项目开发失败,或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将形成资产减值损失,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控制研发风险,公司将立足市场,综合考虑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加强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了股权投资活动。投资相关产业基金存在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投资标的、经营管理、交易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存在投资失败或亏损等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公司将及时关注股权投资基金未来后续的进展情况。公司参与投资的苏州矽行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产品研发期,研发投入较大,如果苏州矽行研发进展或客户开拓情况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苏州矽行未来数年持续亏损,其亏损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消费电子、半导体、PCB、新能源和新汽车等行业,下游行业如果出现不景气或增长乏力的情况,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下游客户出现业绩下滑、延迟或取消新产品的发布,可能会导致公司订单的延期交付、延期验收,甚至取消订单。若出现此类极端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而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行业整体受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如果公司未能持续开拓新客户、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营业收入受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主要客户的合作模式、业务周期等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不均衡的特点,而期间费用均衡发生,因此净利润的季节性不均衡性就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是由公司所在行业的特性决定的。

  公司过去年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曾经出现经营业绩同比或环比大幅增长、大幅下滑或者亏损的情况,公司未来亦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并不一定表示公司经营情况出现重大变化,完整年度数据更能准确体现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业绩季节性大幅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客户群体覆盖了我国工业的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仓储物流在内的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公司的经营业务与下游行业及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下游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在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时主要使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未来,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较大波动,公司未能准确判断汇率走势,或未能及时实现销售回款和结汇导致期末外币资金余额较高,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外销产品实际在国内使用,暂未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但公司下游客户的消费类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均为全球化产业链,如果未来国际贸易摩擦升级,排除下游客户的终端产品需求受到影响,继而沿产业链传导,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02.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517.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6%。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22,820.57万元,比年初增长10.2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92,012.15万元,比年初增长1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9.9775元,比年初增长13.42%。

  受公司股权激励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支付费用3,888.47万元,影响损益金额为3,684.77万元,该费用计入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影响为3,132.05万元(已考虑相关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因此,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649.30万元。

  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的视觉感知和判断能力来进行检测、判断和控制,通过图像传感器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数据,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以获取用于控制或评估特定零件与特定活动所需的数据。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基础功能性技术,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工智能范畴最重要的前沿分支之一,目前在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应用技术中占比超过40%。

  近十年来,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至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2022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而在国内,机器视觉行业呈现出更快的发展势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168.88亿元,同比增长22.24%,2023年约为225.5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251.84亿元。另外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预测,至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也诞生了天准科技等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国内机器视觉技术与产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器视觉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的接受和采纳。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近几年我国工业视觉企业数量(不包括代理商)每年保持20%左右的数量增加。

  尽管企业数量呈增长态势,但从现阶段总体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企业主要是系统集成商,而国外大多数工业视觉厂商具备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优势,因此中高端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品牌垄断,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

  目前,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老牌的外资机器视觉企业(包括在华分支机构和合资企业),第二类是新兴自主研发的内资企业。由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差异,优势不尽相同。外资机器视觉企业发展时间长、品牌知名度高、技术研发能力强、产品性能及可靠性高、产品种类及方案积累多,且管理更为完善,对市场判断准确,规划性强。但同时,从产品设计上看,外资企业产品普遍基于标准性,应对国内客户较多的应用场景及定制化偏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在客户整体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的环境下处于相对劣势。与外资企业相对比,内资机器视觉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知名度较低、技术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研发产品的性能及稳定性与外资品牌还具有一定差距。但内资企业对国内客户需求及市场更为了解,能够提供灵活化及定制化的服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供货周期短,且成本优势明显。

  国外机器视觉企业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并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能够针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功能,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能力较弱,但由于能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供货周期灵活、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市场份额逐年增长。

  近年来,机器视觉行业的市场价值逐步被发掘,且国家在宏观层面提供诸多政策支持,导致产业资本不断涌入该领域,也吸引了众多初创企业的加入,行业内竞争加剧,同时下游行业对机器视觉技术及服务的要求持续提升,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机器视觉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复杂性的提升以及企业对服务的效率及成本的追求,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机器视觉供应商更有机会获得下游客户的青睐,从而也将在竞争中逐步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能力相对单一、研发相对落后的企业以及决策效率低、对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慢的企业将在竞争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被淘汰或并购。

  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发和深度挖掘,公司在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技术突破,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底层算法、平台软件,以及设计精密光学、机械、电控等核心组件的能力。多年来,公司结合丰富的客户场景和应用案例,对核心技术持续打磨升级,在视觉测量、视觉检测、视觉制程、等多个应用领域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工业视觉装备产品已获得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凭借领先的机器视觉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工业领域客户的最新需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市场与内资企业相比已具备相对明显的领先优势,在产品技术储备和客户服务能力上已拥有与国外知名品牌基恩士、海克斯康等企业竞争的实力。公司以先进的技术水平,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同时,牵头制定或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国家校准规范,在机器视觉算法、工业软件平台、精密光机电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产品受到国际知名企业广泛认可。因此随着未来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公司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公司产品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稳步扩大。

  随着经济发展及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器视觉的下游,如消费电子、PCB、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制造等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其次,基于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工艺水平的内在需求,下游行业在设备智能化改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增加,机器视觉产品在各下游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同时,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升级、成熟,将促使新产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有利于激发新的市场潜力。此外,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前沿分支,随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强势崛起和渗透,未来发展前景无疑将更加具有想象力。

  作为国内目前领先的机器视觉装备制造商,机器视觉行业未来广阔的前景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自动化及智能化进程加速、行业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机器视觉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等因素,预计未来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未来,随着中国机器视觉市场的逐渐成熟,行业内企业将更注重提升产品技术水平,针对下游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多的应用,产品性能、易用性及可靠性均将进一步提升,应用领域更加多元化。同时,伴随国内机器视觉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环境的改善,国内机器行业将持续向高端化发展,有望在以半导体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实现突破和拓展。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高端机器视觉装备产品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此外,通过技术革新和多产品整合,将有效推进机器视觉企业成本下降,客户的整体使用成本也将得以降低,持续推动机器视觉产品的推广和普及,扩大市场容量。

  另外,未来机器视觉将会搭载更先进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切入更多差异化工业应用场景。当前AGI相关话题正持续火热,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分析,当前AGI发展的重点逐渐从单点技术转化进入到实质应用转化阶段,而搭载AGI技术的机器视觉可以进一步优化性能,适配更多工业应用场景。

  天准科技致力于以领先技术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致力打造卓越的视觉装备平台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网联方案等。

  天准面向工业计量、消费电子、半导体、PCB、新能源、新汽车等精密制造行业,提供视觉测量、检测、制程等高端装备产品,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高智能化发展。同时在智能驾驶领域,提供域控制器、边缘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天准始终坚持“客户就是上级”的经营理念并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此不断加深行业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双护城河。通过与各行业头部客户紧密合作,不断深入应用场景,开发高适用性的精准解决方案。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和精密光机电两大技术体系,搭建有高度、强协同的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持续打造业界领先的技术与产品。

  经过十多年的深耕与积累,天准累计服务了全球5000余家中高端工业客户。未来,天准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工业智能方向,坚持长期主义,提供优秀的工业视觉装备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继续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的市场优势地位,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研发部门的基础上,公司将加大投入,完成新研发基地的建设。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推动现有机器视觉技术的优化和应用,并转化为技术专利予以保护,增强公司的技术壁垒,保证公司核心技术的领先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456项,其中发明专利254项,公司未来将继续积极申请机器视觉技术及其产品的相关专利。

  同时,公司将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对产业链横向发展的需要,将现有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在消费类电子、PCB、新能源、半导体、新汽车和智能驾驶等应用领域进行推广,创造全新的机器视觉应用产品,促进技术成果向新产品转化,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加快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大模型在工业视觉领域的应用,不断研发与AGI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公司产品当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不断挖掘与AGI相关的新应用场景和新业务模式。

  通过长期合作,公司与核心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合作关系日趋稳定,与核心客户的合作领域及订单逐步扩大。公司将继续稳定现有客户,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及经销渠道建设,逐步完善公司的营销能力。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在继续深耕消费类电子产品客户的同时,公司将大力拓展半导体、PCB、新能源、新汽车和智能驾驶等其他领域客户,逐步与一批核心客户建立持续合作关系,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浪潮所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同时,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和挖掘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相关的新应用,新商机,为公司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

  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将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择优引进公司急需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类专业研发人才,保证在研发领域的充分投入,进一步提高在机器视觉领域技术的领先性。除此之外,公司将持续吸收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策划和营销人才,以及通晓证券事务、法律知识的专业性人才。

  公司连续四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以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长效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吸引、激励和保留核心技术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三年,公司将持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优化激励机制和分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各种激励优惠政策,从工资待遇、事业发展上给予激励和保障,激励公司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公司的凝聚力,保证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公司将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完善公司管理层的工作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决策机制、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升整体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灵活,驱动组织的高速成长,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此外,公司自2022年实施精益化运营管理以来取得良好的成效,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精益化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Copyright © 2028 蓝狮在线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